防雷检测 | 新版GB/T 21431《建筑物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防雷等电位连接-位置-学习笔记(16)
发布时间:2024-07-08 来源:江西科安防雷检测有限公司
《建筑物雷电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新版已修订完成,即将开始实施,而2015版本将被替换。让我们共同学习下有哪些新要求。
一、防雷等电位连接
验收检测中必须要检测:位置、结构、材料和规格、连接工艺、跨接性能、等电位连接性能、接地基准点(ERP)接地性能。
定期检测中必须要检测:位置、跨接性能、等电位连接性能、接地基准点(ERP)接地性能。
定期检测中具备条件必检:结构、材料和规格、连接工艺。1.防雷等电位的连接验收检测中要记录位置、结构、材料和规格、连接工艺、跨接性能、等电位连接性能、接地基准点(ERP)接地性能。定期检测中结构、材料和规格、连接工艺为具备条件下应测量。目前现状是等电位连接很多依然是测量所连接设备的或者等电位连接点、等电位连接带的接地电阻。法兰盘的过渡电阻在不断的检查中逐渐被重视和检测。而其他的内容大部分情况下没有测量。
2.等电位连接属于防雷装置中一个类别,但部分防雷安全单位把其中一部分不认为属于防雷装置检测的内容,导致在防雷检测过程中没有委托防雷检测资质公司进行检测,而是委托给内部电气维护公司或者其他单位进行检测。对于防雷装置来说应属于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主体责任未完全落实的情况。
3.防雷等电位连接属于点多线长,涉及的设备、装置丰富且数量多。由于雷电的电磁感应效应、过电压引入、静电感应效应对于未做好等电位连接的装置来说潜在风险巨大。特别是在储油罐区也经常发现管道之间、穿线管之间未做等电位连接或者等电位连接材料风化后失去电气贯通连接性能。防雷安全相关方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雷电造成的事故可能是巨大的。1. 防雷检测要求:电子系统的所有外露导电物与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网络的功能性等电位连接结构应符合 GB 50027-2010 中 6.3.4 第 5 款-7款的规定。3. 防雷检测方法:观察检查,必要时使用长度测量设备测量;当无法观察检查时应查阅资料。
1. 防雷检测要求:处于LPZ0A区的金属物的等电位连接导体材料和规格应符合 GB 50057-2010 中表5.2.1的规定,其余等电位连接导体的材料和规格应符合 GB 50057-2010 中标5.1.1 和 5.1.2的规定。2. 防雷检测数量如下:
a)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全数;
b) 符合 GB 50057-2010 中 3.0.3 第 5 款~第 8 款规定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全数;
c) 表 8 序号 21 规定的位置:全数;
d) 其他防雷建筑物:不应少于各类型位置总数的 20%,且均不少于 1 处。
3. 防雷检测方法:观察检查,必要时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或测厚仪等测量;当无法观察检查时应查阅资料。
四、连接工艺
1. 防雷检测要求:等电位连接可采取焊接、螺钉、螺栓螺母、连接端子、卷边压接或缝接等连接方法。当采用焊接时,钢材、铜材的焊接要求应符合 5.5.1.4.1a)和 b)的规定。建筑物入户处和屋面金属管入户等电位连接应符合 GB 50601-2010 中 7.1.2 第 4 款的规定。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与保护导体直接连接,不应串联连接。
建筑物入户处和屋面金属管入户等电位连接应符合 GB 50601-2010 中 7.1.2 第 4 款的规定。2. 防雷检测数量如下:
a)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全数;
b) 符合 GB 50057-2010 中 3.0.3 第 5 款~第 8 款规定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全数;
c) 表 8 序号 21 规定的位置:全数;
d) 其他防雷建筑物,不应少于各类型位置总数的 20%,且均不少于 1 处。
3. 防雷检测方法:观察检查;当无法观察检查时应查阅资料。
五、跨接性能
1. 防雷检测要求:第一类、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中,根据 5.5.5.1.1 b)规定采取跨接措施的长金属物,其间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 0.2Ω。
2. 防雷检测数量:全数。
3. 防雷检测方法:测量过渡电阻,测量方法应按照附录 D 进行。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将立即除,文供学习讨论之用,无任何商业用途。发布消息皆为个人理解,不代表任何单位或机构,仅为参考。